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刘柏龙
我是刘柏龙(牛牛),我于2007年创办了一个网站叫互助网(www.52huzhu.com)。呵呵。

互助旅行,第三种旅行方式的别样风景

已有 633 次阅读2013-7-24 16:53 # 互助网生活风景, 互助网

西安日报前几日采访了互助网总部和西安几位互友,今日,西安日报在第三版,用半版的版面报道了互助网。详情如下:

···························
互助旅行,第三种旅行方式的别样风景


利用节假日外出旅行,是如今很多人自我放松的首选方式。但究竟应当选择“跟团游”还是“自助游”,就成了困扰着很多旅游爱好者的一大难题——跟团花销不多操心少,但时间上太不自由;自助游虽然更加放松悠闲,但花费大容易走弯路。于是,在现如今的年轻人当中,一种叫做“互助旅行”的新方式悄然兴起,这种继跟团游、自助游之后的“第三种方式”,以其成本低、趣味性强等特点,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发烧友”加入其中。

■记者 蒋黛 文/图


“穷游族”的旅行手记


“今天,我终于到了向往已久的故宫,旅途虽然很辛苦,但我已被它的恢弘气势所深深折服。”
“感谢来自广西的互友,特意为我准备了当地的特色点心,桂花糖的味道非常不错,我很喜欢。”
这些叙写自己旅行过程中经历和零碎心情的句子,都来自22岁的唐福英手中的一个小本子,这位去年刚刚毕业的西安女孩十分热爱旅行,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趁着自己年轻,背着包走遍大千世界,去欣赏各地不同的美丽风景。
“我本身是学旅游专业的,毕业后又在旅行社待过一段时间,跟团旅游这种方式,实在让我提不起兴趣。”唐福英说,她在旅行当中,十分注重过程所带来的美好感受,“希望自己每走过一个地方,都能真正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走马观花、拍张照就走。”因此,在上大学期间,一种名叫“互助旅行”的方式,引起了唐福英的注意。“所谓互助旅行,就是通过网络,结识全国各地的‘互友’,当我决定去往一个地方旅游时,就联系当地的‘互友’帮忙接待,他们可以为我提供住处,以及该地区的景点、食宿、交通信息等,甚至帮我安排最合理的时间表,这样一来,就为我省去了不少经济花费和麻烦。相应的,当外地的‘互友’来到西安时,我也可以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唐福英向记者这样解释“互助旅行”,她说,这种旅行方式中所蕴含的“互相帮助”理念,才是其最核心的含义。
从了解互助旅行的概念到切身加入其中,如今的唐福英俨然是一位资深“互友”了,她通过互助旅行方式,不仅成功地去了延安、渭南等陕西周边地区,还去了北京、上海、昆山、苏州等外省份城市。“最让我自豪的,就是前段时间去华东地区的经历,游玩了十几天的时间,食宿交通等各项费用加在一起,只花了1300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时间都住在互友家里,每走到一处,都受到了他们热情的帮助,让我省去不少麻烦,也少花了很多冤枉钱。”
旅行中每到一处,细心的唐福英都会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自己在旅途中的点滴经历,而出行时用到的火车票、客车票,甚至去过的景区门票,也被她一张不落地收集起来,和这些文字粘贴在一起,久而久之,就成了一本内容丰富的旅行手记,她说,这里面不仅仅是自己旅途中的回忆,同时也是和“互友”之间情谊的见证,“我会时刻铭记这些经历,当有‘互友’来到西安时,我也会尽地主之谊,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旅行的意义 不只是风景


每到一个不同的城市,沿途欣赏美丽的风景,品尝当地的小吃,感受不同的风俗人情,都是旅行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与此同时,在热爱互助游的年轻人当中,这种旅行方式所带给他们的收获,还远远不止这些。在采访中,唐福英展示给记者的小本子上,除了自己写下的文字之外,还有许多来自天南海北互友的祝福。此外,还有一叠厚厚的明信片,也是互友们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唐福英说,不断结识新的朋友,才是自己在互助旅行当中获得的最宝贵财富。“记得去昆山旅游那次,全程都住在一位大我几岁的互友家里,她和她的父母都很热情,不但做了很多好吃的,还积极帮我安排行程,陪我去景点游览,虽然素未谋面,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天,就让我们成为了十分投缘的姐妹,直到现在都还保持着联系。”
在与互助旅行爱好者们交谈的过程中,奉献和索取之间的相辅相成,一直是每个人都在向记者强调的话题。20岁的大二学生郝旭东家在富平,来到西安上学之后,他就一直很想利用大学的空余时间,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由于家里经济状况有限,很难给他提供旅游所需的资金,在今年上半年,偶尔接触到互助旅行这个新事物后,郝旭东一下子发觉,这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旅行方式。
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还没有走过太远的地方,只去了华山等周边景点,但每当有互友来西安玩时,郝旭东都会竭尽所能热情接待他们。“我带领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去过钟鼓楼,书院门,城墙等西安的景点,去回民街吃过小吃,也去过兵马俑、华清池、法门寺等地方。接待的人多了,有时候一个景点要去好几遍,但也不会觉得烦,相反心里还会感到挺高兴的。”郝旭东说,因为自己知道,自己只有付出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在接待过程中所结识的朋友,以后也将成为自己出门在外的重要依靠。“我现在要努力兼职赚钱,有空了就出去转转,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大学毕业之前,把全中国都走上一遍。”


“第三种方式”崛起 推动年轻人观念转变


互助旅行这种形式在中国产生和发展,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发展的网络作为一个媒介和载体,无疑提供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成为了互友们相互结识交流的平台。经过搜索不难发觉,如今在网络上已经出现了不少颇具规模的互助游站点,在这里,旅行爱好者们不仅可以互相交流、发帖求助,还可以上传照片和经历、分享攻略心得等等。作为对传统旅游模式的先天缺陷补充,这“第三种方式”已经在互联网上,悄然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和拥趸。
从上大学时一次毕业旅行的经历到萌生结识旅游目的地网友互相帮忙的念头,再到创建一个自己的互助旅行网站,如今,上海“80后”青年刘柏龙所创建的“互助网”,已经吸纳了70余万注册用户加入其中,可以说是现有规模最大的互助游网站之一。由于自己也是一个旅行爱好者,且在互友当中拥有着不小的知名度,刘柏龙给这种“走亲访友”式的互助旅行起了一个亲切的昵称,叫做“串门”。
“素不相识的网友,通过论坛、QQ等方式聊天交流,大家都是年轻人有共同话题,很快就亲如一家,旅行也就成了串门。每到一处都有当地的网友接待,吃得好玩得好,又花费不多,比一个人自助游热闹多了。”刘柏龙说,这就是互助旅行发展短短几年,就吸引了这么多人青睐的主要原因。“其实这个模式不复杂,以前的旅游,纯属自己一个人或一家人的游戏,现在,多了几个人进来,结果就是既旅了游,又交了朋友。这不是1+1的简单加法,更是一种相互促进,让旅游的过程更开心,更有趣,也成为朋友之间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纽带。”如今,被全国各地互友们亲切地称为“老大”的刘柏龙,不仅在大家的帮助下走过了很多城市,还专职维护这家互助游网站。在他看来,这种在跟团和自助之外的“第三种方式”,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改变旅行爱好者们的思维模式。“我希望它能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让人在提到旅行的时候就会想到,除了跟团和自助,还有一种叫做互助游的方式可供选择,也希望它能为更多人带去经济实惠、方便快乐的旅行体验。”


安全成软肋 新模式还需继续规范


既交了朋友又看了风景,既经济实惠又方便,关于互助旅行的一切都“看上去很美”。然而,在实际的调查采访当中,也有不少旅行爱好者向记者坦陈了他们的顾虑: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仅仅通过几次未见面的聊天,就贸然到陌生的城市去接受陌生人的帮助,甚至住进对方家里,这样一来,人身和财产安全该如何保障?除了对安全的担忧之外,在旅游开销上该如何划分,也成为了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每座城市的消费水平、每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都各不相同,游览景点、逛街吃饭的开销究竟是“AA制”还是由接待方埋单?对于这些问题的不确定性,让不少人对互助旅行望而却步,也成为了这种模式至今仍停留在民间和小范围人群中,还未得到大规模发展的软肋之一。
“旅行本身是一个比较松散随意的活动,但既然创办了网站,旨在为更多人提供一个平台,那么安全问题,就不得不纳入到重点考虑的范围中去。”采访中,刘柏龙向记者坦言,除了在网站中设置实名认证系统,对每一个注册用户都进行审核,通过之后才有资格发布言论信息之外,他也建议有旅行计划的人在挑选互友时,关注对方的经历和个人情况。“比如有些资深互友,已经有了很多外出旅行和接待的经验,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和赞同,那么和他们进行沟通寻求帮助,安全上就更有保障一些。”
提到互助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她表示,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取得年轻人的青睐,主要是由于其避开了传统形式花钱多、线路固定的弊端,使旅行更加自由和深度。但想要是这种形式长久的存在和发展下去,其间容易产生的费用纠纷和安全隐患,都应纳入提前的计划和准备当中去。“‘AA制’无疑是一种比较容易长久的方式,网友之间互相提供自己现有的资源,如果在旅行中产生了费用,则各自埋单,如果真的要住进互友家中,不妨带些小礼品给对方,或者支付适当的费用作为感谢。”此外,提到其中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张燕也建议最好以特定群体作为目标:“比如尽量选择同性、同年龄的互友,如果是夫妻或家庭出游,则可以选择目的地的一个家庭,两家人同游。在见面之前,最好先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相互验看核对身份证件,这并不是不信任,而是对双方安全的负责任的体现。”与此同时,张燕也提议政府相关部门关注这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将现有的互助游网站纳入监管当中,对网站上的注册信息进行检验和核实,防止有不良企图者混入其中,“这样一来,无疑就为互助游在安全的前提下持续发展,提供了另外一层保障。”

········
报道原文详见:
http://epaper.xiancn.com/xarb/html/2013-07/23/content_225706.htm

文中的唐福英,就是小英哦,互助名@蒲公英顷城   文中的郝旭东就是@小东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