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游

标题:  神游台湾之十二~统一台湾康熙帝 [打印本页]

作者: 羽翔    时间: 2014-10-25 23:08
标题:  神游台湾之十二~统一台湾康熙帝
  原创旅游散文      神游台湾之十二~统一台湾康熙帝/ 万俊华(羽翔)      万俊华(羽翔)        目录
       一﹑几度梦台终成行        二﹑穿越时光隧道中        三﹑游子亲吻日月潭        四﹑爱河畅游春心荡        五﹑阿里山上风光好        六﹑探幽峡谷太鲁阁        七﹑西子湾畔不了情        八﹑太平洋上一明珠        九﹑请到野柳来看海        十﹑三仙台与七星潭        十一﹑收复台湾郑成功        十二﹑统一台湾康熙帝 神游台湾之十二 统一台湾康熙帝   万俊华(羽翔)
讲完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位导游又兴致勃勃的给我们讲述起康熙帝如何统一台湾的精彩往事。导游一开口,就滔滔不绝起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初年,康熙收复台湾时,台湾为郑氏所据有。也就是说,台湾是被郑成功的後人所统治着。这是因为,当初是郑成功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的。   为了收复台湾,清政府先後同郑氏集团进行了11次谈判。由於清政府缺乏坚强的军事实力,郑氏没有诚意,结果失败。在此期间,清政府曾经采用经济封锁手段,促其归附,也未能如愿。   康熙幼年即位,他所继承的是一个饱经战火、经济凋零、国弱民贫、群雄逐鹿、四分五裂的国家基业。   康熙逐渐成年,首先擒拿鳌拜,夺取权力,消除了朝廷内部的隐忧,随即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南方三藩,经过八年苦战,平定了吴三桂等三藩叛乱,趁着告捷余威,再次把注意力转向台湾。   清朝盛期,康熙大帝对台湾的策略又改为招抚,从此就开始长达十几年的议和谈判,但始终没有结果。西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廷乘郑经病卒、其子郑克年幼初立和台湾本土出现内讧之际,康熙大帝决定发兵统一台湾。   康熙统一台湾是战争与谈判交替使用的复杂过程,是力量、智慧与争取人心的长期斗争。与台湾又战又谈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不久即病逝,内部发生争讧。清朝乘机派使者,企图说服郑成功之子郑经归降清朝。郑经为了减轻压力,与清朝谈判,交出南明皇帝赐给的敕书、印玺。   清朝要求台湾人众迁回内地,剃发易服,郑经不允,谈判未成。康熙二年(1663年),清朝出兵攻打郑氏据守在大陆上的最後一个据点厦门,郑经战败,退出厦门,逃奔台湾。   清朝乘胜派舟师出征台湾,在海上突遇台风,船只沉没,无功而返。当时两岸虽武装对峙,但又都有一定的和平愿望。清王朝三藩未除,经济不稳,无力用兵海上。而台湾郑氏,土地初辟,人口甚少,生产落後,经济困难,急需大陆的粮食和物资供应。且郑部大多是福建人,离家日久,思恋乡土,私下渡海来归者络绎不绝。   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派总兵孔元章,赴台湾议抚,答应郑经如归顺,可封“八闽王”,郑经犹豫不决,後以“和议之策不可久,先王之志不可坠”(《海纪辑要》),拒绝清朝的招抚。   康熙亲政後,邢部尚书明珠奉旨入福建,主持和议,派知府慕天颜入台,宣示招抚之意。清廷做了重大让步,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郑经则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江日升《台湾外记》)。康熙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於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   康熙不愿台湾成为独立於中国之外的国家,故谈判破裂。此後发生三藩之乱,中原战火弥漫。郑经乘机与吴三桂、耿精忠勾结,占领厦门与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各地。转战数年,吴三桂失败,郑经孤军难支,又退回台湾。   清朝再一次争取谈判,郑经再次要求“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而康熙坚决不同意,双方各持自己的立场谈判又无结果。   决策选将不久,郑经病逝,其子郑克嗣位。清廷讨论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反对武力攻取台湾的人很多。康熙排除了众多反对意见,决定采取“剿抚并用”的方针,“底定海疆”。   台湾地处大海中,波涛万顷,作战需赖水师,满族将士娴习马步,而不习水战,必须另选将帅,训练士卒。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推荐施琅可当此重任。   施琅,福建晋江人,有勇略。早年为郑芝龙(编者注:郑芝龙为郑成功之父)部下,後随芝龙降清。郑成功将其父子兄侄一门杀害,结下深仇。施琅在福建与郑氏作战多年,了解台湾情况,熟悉水师机宜及海上风涛之变幻。他一贯主张攻取台湾,但因曾是郑氏部属、清廷并不信任他,把他安置在北京居住,投闲十三年。   西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康熙决定起用施琅,授福建水师提督。福建总督姚启圣只管後勤供应,与施琅和衷共济,保证了施琅出征的粮食和物资供应。战斗与善後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施琅率兵两万余人,乘战船二百余艘出征。郑克则派勇敢善战的刘国轩守澎湖,所率兵将战船与施琅相当。两军展开激战,历时七昼夜。施琅右眼负伤,游击兰理中炮“腹破肠流出,为掬而纳诸腹,持匹练缚其创。理呼杀贼,麾兵进”(《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一·兰理传)。澎湖大战,郑军大败。清军击沉敌船159艘,郑军死伤12000人,浮屍遍海。   郑军主帅刘国轩见大势已去,狼狈的只带剩下战船二三十艘,残军数百人,狼狈逃回台湾本岛。澎湖战败,郑克等极为恐慌。施琅进行政治争取工作,对被俘的台湾兵将,优礼相待,赏给银米。800名伤残者医治之後,释放回台,令他们宣示招抚之意,台湾民众“莫不解体归心,唯恐(编者注:今作惟恐)王师之不早来”(阮锡《海上见闻录》)。   康熙大帝乘胜降旨招降。台湾内部震动,刘国轩力主投降,康熙接受投降,优待郑氏,称:“尔等从前抗违之罪,全行赦免。仍从优叙录。”(《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一十一)。郑氏人众俱得妥善安置。   郑氏已无抵抗能力,台湾地方当局於7月27日派人向清军献上地图名册和投降书,呈交延平王金印和户口土地册籍。八月十三日,施琅率清军登陆台湾岛,台湾遂告统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後清廷纳用施琅建策,在台湾设县、府、巡道,派军驻守,加强统治。清廷始设台湾府与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在台澎分别驻兵1万人,设官治理、筑城戍守,台湾宝岛得以统一於清朝政府之下。   从此,结束了由郑成功起历经郑氏家族三代为期二十余年的偏安局面。康熙大帝终於实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盛世。    听完这段往事,我们既为康熙帝统一台湾而欣慰,又为宝岛台湾至今仍与祖国大陆分治而忧虑。我们大家都在心里祈祷着:愿宝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两岸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为开创我们中华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美好未来,携手并肩,共同前进。  江西省南昌市南京东路699号青山湖区司法局万俊华邮编:330029
作者: 彭城知音    时间: 2014-10-28 14:52
{:soso_e179:}{:soso_e181:}
作者: 羽翔    时间: 2014-10-28 19:54
[/quote] 远握!
作者: 岭南东北虎    时间: 2014-11-1 19:16
12篇游记全部拜读,历史、传说及景色描述很让人有身历其境之感。谢谢分享。
作者: 羽翔    时间: 2014-11-2 21:09
12篇游记全部拜读,历史、传说及景色描述很让人有身历其境之感。谢谢分享。[/quote] 谢谢你的鼓励!请多指教!致意了!




欢迎光临 互助游 (https://www.huzhuyou.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