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每日签到 回忆我们童年时候的那些破事!

2010-1-4 23:48:59 · 每日签到

马上注册,加入互助游,结识全国各地朋友,更深度的去旅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http_imgload.jpg 记得小时侯,我家院子里种着一棵和我出生时一起种的桔树,我经常拿小刀在树干上刻了个记号,天天去测量自己是否长高.看着一条条横线,我真盼望快快长高.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比那记号矮了。天啊!难道我倒着长了?我心里害怕极了,连忙跑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别的小伙伴都长高了,我怎么变矮了?"妈妈忙放下身边的活,把我放在椅子上问:"为什么这么说啊!"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妈妈的手,把她拉到院子里指着说:"我天天用小刀在树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来刻却在以前刻的横线下面了."我边说边在树上指出那两条横线.妈妈听了我的话,又看了看树,沉默了两分钟后就莫名其妙的大笑起来,笑得都直不起腰来,眼泪都出来,拍了拍傻呆呆看着她的我的头说:"傻瓜,不是你矮了,是树高了,以后可别做这种傻事喽。”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矮了,而是树高了.之后我又高高兴兴去找小鸡玩耍,真不知道自己又会对小鸡干出什么傻事....... 哈哈!有趣吧!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傻事趣事一箩筐.像给雪娃娃洗澡,剃眉毛……也正是那么多趣事,傻事组成那七彩的童年,欢乐的童年,令人留恋的童年。虽然这段金色时光正慢慢离我远去,我已不那么傻,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忆.
@马小飞 个人微信号 huzhuinn
我记得小肖同学写过一个类似的文章,不过她写的似乎是中学时代的事儿,跟我现在想说的这些在横向上无法比较。原本只是在感叹自己记忆的衰退,因为我和小九同学聊天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种感觉,就是小时候的事情,我忘得几乎已经差不多了。旋即开始悲哀,悲哀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慢慢想起来一些小时候的事情,觉得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悲。只是,小时候——在我十二岁彻底离开家开始住校的生涯之前——我在家里过了十二年的时间,除去四五岁之前的那段完全没有记忆的岁月,至少还有八年,而这样的八年,捡吧捡吧,竟然只剩下了一点文字而已——我原本以为,人的一生是用言语讲不完的。这就好像一个笃信佛祖的人心中神圣的神像突然被证明其实只是木头雕出来的一样,很沮丧。 我记得在小时候,墙上贴着大红的薄膜挂历,写着的199X的字样,这东西一方面是用来指示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作装饰,那时候我看不懂钟表,也看不懂挂历,但是却记得这个“199X”的字样,印象很深,各种各样的字体,各种各样的颜色,但是唯一模糊的就是那个X,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究竟是一九九几年?我没法一下子想起来,只好靠推算,我知道那里有一个数字,但是却并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几,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从一变成了二,从二变成了三,一直变到七的时候,我的印象终于清晰了。 1997年我小学毕业,按照时间推算,六年前,也就是1991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再往前倒一年回去,1990年,我的学前班时代。到现在我已经完全忘记了我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子,留下的只是一个雕塑般的印象:老妈拉着我的手(或者根本没拉),带着我去学校,把我交给当时带幼儿班(学前班)的表姐,然后叮嘱几句,转身走了。其实我很怀疑这个场面是我自己臆想出来的,所有的孩子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大概都是这样,我闭上眼睛尽情回忆,只觉得那个大人拉着小孩去学校的场景越来越模糊,那大人的背影究竟是不是我老妈?或者,那个孩子是不是我?我根本不知道了。 当时,我六岁。 六岁的孩子基本上是什么都不懂,从言语上表现不出谁更聪明一些,大概谁的眼珠转的快,谁就能够给大人们留下一个比较深的印象。我记得那间教室的水泥地面上有许多大坑,几张长条桌并不整齐的摆在上面,黑色的油漆已经剥落的差不多了,露出了下面黄色的木头,在这样的桌子上,你必须要垫上一点什么东西才能写字,否则铅笔很容易刺穿白纸掉进那一个又一个的小坑里。削铅笔是个需要天分才能做的事情,我记得我当时都是让老爸老妈给削好了之后放进铅笔盒里,才去上学的,削铅笔的过程中,我们家没有专门的铅笔刀或者转笔刀,都是用王麻子的黑色剪刀完成的——这把剪刀是一个传奇,除了要做剪刀该做的事情之外,他还会担任指甲刀,铅笔刀,偶尔会被我用来当作改锥,或者凶器,屠杀一些无辜的小动物——后来我自己开始削铅笔的时候,用的依然还是这把剪刀,必须承认的是,这无形之中完成了我对自己腕力的锻炼,如果你没有用剪刀削铅笔的经历,你可以试一下,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事情需要很大的技巧。而现在,我使用那些简单而又轻便的小刀削铅笔的时候,最终铅笔的模样俊美的可以媲美用转笔刀削出来的那些货色,甚至比那些还要漂亮。 那个时候每天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这事情恐怕只能望天长叹了。总之,在我的脑海里,学前班似乎只有一天,第二天,我就从学校门口那间单独的教室搬进了月亮门里的小院,成了一名一年级的学生。 一年级的时候,桌子就已经变成了那种经典的课桌,一米二左右的长度,两个桌膛,没有抽屉,上面依然坑坑洼洼的,写字的时候还是需要垫上很厚的书本。凳子都是自己家的,上学,尤其是放学(我们那里叫散学)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一群小孩子,抱着各式各样的凳子从学校里出来——有条凳,有折凳,有方凳,背着各种各样的书包——有在外面买的,有自己家做的,还有的甚至只是一个简易的布兜而已,从校门出来之后,那才是真正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反正那个年级的学生,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书,最大的负担就是这把椅子,不像现在的孩子似的,那个书包好像变形金刚一样,里面装着那么多书,那么多零食,让人看着惊叹不已。当时我很想,特别想,每天都在想的一个事情就是:我要尽快升到三年级,因为到了三年级之后,放学的时候,我就可以把书包放在教室,不用背回家了,而且凳子也开始是那种学校统一配备的黑色长方形凳子,死沉死沉的,打架斗殴时用来恐吓对方的绝佳武器。 不过在当时,三年级看来遥遥无期,我记得很清楚的一个细节,就是我曾经掰着手指头跟自己说:上完一年级一班,我还要上一年级二班,然后是二年级一班,二年级二班,三年级一班,三年级二班……我的小学,每个年级都有两个班,我的计算结果就是,等我一直上到六年级二班的时候,我就已经18岁了……18岁?天呐,那是一个什么年纪啊,看来那个时候我就可以像六年级的人那样,去占用二号院里的乒乓球台子,或者已经有足够的身高摸到那个残钟的挂绳,这样校长也许偶尔会让我去打铃告诉大家上下课的时间,18岁的时候我就不用再去啧啧赞叹谁谁谁真厉害,因为也许我就成了那个最厉害的人,18岁的时候也许我可以去学校的那个小图书馆借书了,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堂兄曾经借出来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借书的时候还要在某个老师的条子上按一个鲜红的手印…… 现在想,当时我算错了好几件事情:1,每个年级我只需要上一次就够了,不用一班二班全都上遍了;2.占用二号院的乒乓球台的人,大部分都是四五年级,极少有六年级的;3.上到六年级的时候,我12岁,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上完小学还有初中高中的;4.我18岁的时候,我的身高虽然在同龄人里很不起眼,但是站在当初的那个小学校里,依然觉得自己形象高大,看谁都好像一只蚂蚁一样,只要我高兴,随时都可以把你绊倒,考虑到一个18岁的人去欺负那些八九岁的小孩子着实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所以,我并没有真正那么做;5.18岁的时候,小学校里的样子变了很多,看门的老大爷换了,老师们的办公室也改成楼了,操场平整了,连学前班的小孩子都不用抱着凳子上学了,还有,那口残钟,不知道被卖了个什么价,总之,再次下课放学的时候,已经是电铃的声音了。 虽然可笑,但是当时我在计算这个事情的时候,还是极其认真的,我甚至给自己预测了一个结婚的年龄——写出这一句话用了我很大的勇气,因为我觉得这已经可笑得不能再可笑了,其实自己当时并不知道结婚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觉得有这样一件事情,人一定要做而已——这个年龄,是21岁。计算完这些之后,生活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我风雨无阻的去上学,早晨,中午,晚上,点着蜡写作业,周日的时候(当时还没有双休日),和自己的发小到村子外面的野地上玩儿。那个时候我表现得并不聪明,甚至还有些笨,在老师眼中,唯一的优点就是听话,这几乎是一个学生最大的美德了。我可以很认真的完成老师交代的作业,一笔一画,用比同龄人更工整的字迹,在四线三格里写汉语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天地日月上下左右,摇头晃脑的背我读过的第一首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每天早上,我们自发的上自习,在老师给我们上课之前,一帮小孩子,坐在教室里,对着黑板左边的乘法口诀表,用我们当地的特有口音晨读: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我现在想起来,那声音稚嫩,好像唱歌一样好听,偶尔也曾经在无聊的时候想起过这场景,心里默默地用口音去重复当时的情形,只是,音色不对,环境不对,人也不齐,于是那首歌的感觉也唱不出来:这注定是一曲合唱的作品,而且,只有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才能唱响。 PS:这个是转来的!
2010-1-4 23:48:59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马上注册,加入互助游,结识全国各地朋友,更深度的去旅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http_imgload.jpg 记得小时侯,我家院子里种着一棵和我出生时一起种的桔树,我经常拿小刀在树干上刻了个记号,天天去测量自己是否长高.看着一条条横线,我真盼望快快长高.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比那记号矮了。天啊!难道我倒着长了?我心里害怕极了,连忙跑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别的小伙伴都长高了,我怎么变矮了?"妈妈忙放下身边的活,把我放在椅子上问:"为什么这么说啊!"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妈妈的手,把她拉到院子里指着说:"我天天用小刀在树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来刻却在以前刻的横线下面了."我边说边在树上指出那两条横线.妈妈听了我的话,又看了看树,沉默了两分钟后就莫名其妙的大笑起来,笑得都直不起腰来,眼泪都出来,拍了拍傻呆呆看着她的我的头说:"傻瓜,不是你矮了,是树高了,以后可别做这种傻事喽。”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矮了,而是树高了.之后我又高高兴兴去找小鸡玩耍,真不知道自己又会对小鸡干出什么傻事....... 哈哈!有趣吧!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傻事趣事一箩筐.像给雪娃娃洗澡,剃眉毛……也正是那么多趣事,傻事组成那七彩的童年,欢乐的童年,令人留恋的童年。虽然这段金色时光正慢慢离我远去,我已不那么傻,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忆.
@马小飞 个人微信号 huzhuinn
我记得小肖同学写过一个类似的文章,不过她写的似乎是中学时代的事儿,跟我现在想说的这些在横向上无法比较。原本只是在感叹自己记忆的衰退,因为我和小九同学聊天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种感觉,就是小时候的事情,我忘得几乎已经差不多了。旋即开始悲哀,悲哀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慢慢想起来一些小时候的事情,觉得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悲。只是,小时候——在我十二岁彻底离开家开始住校的生涯之前——我在家里过了十二年的时间,除去四五岁之前的那段完全没有记忆的岁月,至少还有八年,而这样的八年,捡吧捡吧,竟然只剩下了一点文字而已——我原本以为,人的一生是用言语讲不完的。这就好像一个笃信佛祖的人心中神圣的神像突然被证明其实只是木头雕出来的一样,很沮丧。 我记得在小时候,墙上贴着大红的薄膜挂历,写着的199X的字样,这东西一方面是用来指示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作装饰,那时候我看不懂钟表,也看不懂挂历,但是却记得这个“199X”的字样,印象很深,各种各样的字体,各种各样的颜色,但是唯一模糊的就是那个X,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究竟是一九九几年?我没法一下子想起来,只好靠推算,我知道那里有一个数字,但是却并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几,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从一变成了二,从二变成了三,一直变到七的时候,我的印象终于清晰了。 1997年我小学毕业,按照时间推算,六年前,也就是1991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再往前倒一年回去,1990年,我的学前班时代。到现在我已经完全忘记了我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子,留下的只是一个雕塑般的印象:老妈拉着我的手(或者根本没拉),带着我去学校,把我交给当时带幼儿班(学前班)的表姐,然后叮嘱几句,转身走了。其实我很怀疑这个场面是我自己臆想出来的,所有的孩子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大概都是这样,我闭上眼睛尽情回忆,只觉得那个大人拉着小孩去学校的场景越来越模糊,那大人的背影究竟是不是我老妈?或者,那个孩子是不是我?我根本不知道了。 当时,我六岁。 六岁的孩子基本上是什么都不懂,从言语上表现不出谁更聪明一些,大概谁的眼珠转的快,谁就能够给大人们留下一个比较深的印象。我记得那间教室的水泥地面上有许多大坑,几张长条桌并不整齐的摆在上面,黑色的油漆已经剥落的差不多了,露出了下面黄色的木头,在这样的桌子上,你必须要垫上一点什么东西才能写字,否则铅笔很容易刺穿白纸掉进那一个又一个的小坑里。削铅笔是个需要天分才能做的事情,我记得我当时都是让老爸老妈给削好了之后放进铅笔盒里,才去上学的,削铅笔的过程中,我们家没有专门的铅笔刀或者转笔刀,都是用王麻子的黑色剪刀完成的——这把剪刀是一个传奇,除了要做剪刀该做的事情之外,他还会担任指甲刀,铅笔刀,偶尔会被我用来当作改锥,或者凶器,屠杀一些无辜的小动物——后来我自己开始削铅笔的时候,用的依然还是这把剪刀,必须承认的是,这无形之中完成了我对自己腕力的锻炼,如果你没有用剪刀削铅笔的经历,你可以试一下,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事情需要很大的技巧。而现在,我使用那些简单而又轻便的小刀削铅笔的时候,最终铅笔的模样俊美的可以媲美用转笔刀削出来的那些货色,甚至比那些还要漂亮。 那个时候每天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这事情恐怕只能望天长叹了。总之,在我的脑海里,学前班似乎只有一天,第二天,我就从学校门口那间单独的教室搬进了月亮门里的小院,成了一名一年级的学生。 一年级的时候,桌子就已经变成了那种经典的课桌,一米二左右的长度,两个桌膛,没有抽屉,上面依然坑坑洼洼的,写字的时候还是需要垫上很厚的书本。凳子都是自己家的,上学,尤其是放学(我们那里叫散学)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一群小孩子,抱着各式各样的凳子从学校里出来——有条凳,有折凳,有方凳,背着各种各样的书包——有在外面买的,有自己家做的,还有的甚至只是一个简易的布兜而已,从校门出来之后,那才是真正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反正那个年级的学生,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书,最大的负担就是这把椅子,不像现在的孩子似的,那个书包好像变形金刚一样,里面装着那么多书,那么多零食,让人看着惊叹不已。当时我很想,特别想,每天都在想的一个事情就是:我要尽快升到三年级,因为到了三年级之后,放学的时候,我就可以把书包放在教室,不用背回家了,而且凳子也开始是那种学校统一配备的黑色长方形凳子,死沉死沉的,打架斗殴时用来恐吓对方的绝佳武器。 不过在当时,三年级看来遥遥无期,我记得很清楚的一个细节,就是我曾经掰着手指头跟自己说:上完一年级一班,我还要上一年级二班,然后是二年级一班,二年级二班,三年级一班,三年级二班……我的小学,每个年级都有两个班,我的计算结果就是,等我一直上到六年级二班的时候,我就已经18岁了……18岁?天呐,那是一个什么年纪啊,看来那个时候我就可以像六年级的人那样,去占用二号院里的乒乓球台子,或者已经有足够的身高摸到那个残钟的挂绳,这样校长也许偶尔会让我去打铃告诉大家上下课的时间,18岁的时候我就不用再去啧啧赞叹谁谁谁真厉害,因为也许我就成了那个最厉害的人,18岁的时候也许我可以去学校的那个小图书馆借书了,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堂兄曾经借出来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借书的时候还要在某个老师的条子上按一个鲜红的手印…… 现在想,当时我算错了好几件事情:1,每个年级我只需要上一次就够了,不用一班二班全都上遍了;2.占用二号院的乒乓球台的人,大部分都是四五年级,极少有六年级的;3.上到六年级的时候,我12岁,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上完小学还有初中高中的;4.我18岁的时候,我的身高虽然在同龄人里很不起眼,但是站在当初的那个小学校里,依然觉得自己形象高大,看谁都好像一只蚂蚁一样,只要我高兴,随时都可以把你绊倒,考虑到一个18岁的人去欺负那些八九岁的小孩子着实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所以,我并没有真正那么做;5.18岁的时候,小学校里的样子变了很多,看门的老大爷换了,老师们的办公室也改成楼了,操场平整了,连学前班的小孩子都不用抱着凳子上学了,还有,那口残钟,不知道被卖了个什么价,总之,再次下课放学的时候,已经是电铃的声音了。 虽然可笑,但是当时我在计算这个事情的时候,还是极其认真的,我甚至给自己预测了一个结婚的年龄——写出这一句话用了我很大的勇气,因为我觉得这已经可笑得不能再可笑了,其实自己当时并不知道结婚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觉得有这样一件事情,人一定要做而已——这个年龄,是21岁。计算完这些之后,生活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我风雨无阻的去上学,早晨,中午,晚上,点着蜡写作业,周日的时候(当时还没有双休日),和自己的发小到村子外面的野地上玩儿。那个时候我表现得并不聪明,甚至还有些笨,在老师眼中,唯一的优点就是听话,这几乎是一个学生最大的美德了。我可以很认真的完成老师交代的作业,一笔一画,用比同龄人更工整的字迹,在四线三格里写汉语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天地日月上下左右,摇头晃脑的背我读过的第一首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每天早上,我们自发的上自习,在老师给我们上课之前,一帮小孩子,坐在教室里,对着黑板左边的乘法口诀表,用我们当地的特有口音晨读: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我现在想起来,那声音稚嫩,好像唱歌一样好听,偶尔也曾经在无聊的时候想起过这场景,心里默默地用口音去重复当时的情形,只是,音色不对,环境不对,人也不齐,于是那首歌的感觉也唱不出来:这注定是一曲合唱的作品,而且,只有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才能唱响。 PS:这个是转来的!
2010-1-4 23:48:59
#互助游#公众微信号,可微信搜索账号 huzhuyounet 关注
热门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1
0
返回顶部